[中东欧]白俄罗斯民族初探
发布时间: 2012-08-22 浏览次数: 2277

李允华 来源:《欧洲》1999年第3期
 

  内容提要:1996、1997年,白俄罗斯先后与俄罗斯组成共同体和结成联盟,颇为引人注目。在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独立之后又率先在独联体中与俄罗斯建立进一步联合和统一的关系,其原因何在,本文对白俄罗斯的国家历史、民族情况作了介绍分析。

  关键词:白俄罗斯;历史与现状;民族关系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89(1999)03-0059-63

  白俄罗斯地处东、西欧要津和欧亚大陆桥必经要冲,在欧洲政治、经济、军事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独联体中经济实力地位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第四大国,也是在欧洲诸国中面积相当于英国的大国。白俄罗斯在1996年和1997年先后与俄组成共同体和结成联盟,颇引世界瞩目。

一、国家概况与特点

  白俄罗斯是内陆国,其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与乌克兰毗邻,西连波兰,西北邻立陶宛,北界拉脱维亚。白国土面积为20.76万平方公里,境内多河流湖泊,有“万湖之国”的美誉。

  1991年8月白俄罗斯独立后头3年,政体为议会制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为国家元首。1994年3月颁布的新宪法规定,国体是“统一、民主、法制的共和国”。政体由议会制改为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执行机关首脑、武装力量统帅,国 家在政治上实行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制度[1]。同年7月,经全民选举,卢卡申科任独立后首任总统。1997年11月经全民公决修宪,修宪后由一院制改为两院制。新议会称国民大会,由上下两院组成。上院为共和国院(地区代表院),由58名议员组成,下院为众议院,由110名议会员组成。立法权以众议院为主。政府为内阁制。

  白俄罗斯在经济上实行“循序渐进地”向市场经济过渡和转轨的改革政策,其转轨方式、速度和目标与俄不同,转轨方式属渐进式而非俄、波那种激进休克式。由于实行经改时“注重对人民的社会保障”,对“改革进程实行控制”,转轨速度相对较慢,其经改目标是最终要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从独立后8年(1991—1998年)经济发展情况看,虽然从总体上说,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各国一样,由于受苏联解体后各国传统经济联系中断的严重影响,白经济也进入滑坡衰退的困难时期,但其经济总的发展情况比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多数国家要好,独立头3年(1991—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只分别下降1.2%、9.6%和7.6%,3年年平均下降6.13%,大大低于同期独联体11.5%的年平均下降水平。1994和1995年经济降幅升至两位数,分别下降12.6%和10%。但从1996年开始,在同俄结盟后,经济止跌复增,这年经济获2.6%的增长,官方称“发生转折性变化”。1997年经济增幅跃为两位数,增长率达11%[2],甚为引人注目。1998年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大幅度增长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5%,增幅超过上年[3]。该国属独联体中工农业皆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地位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乌、哈3国,居第四位。独立时经济主要特点是:(1)经济以机器制造和加工业发展见长,曾享有苏联“总装配车间”之称。(2)科技和劳动力素质水平较高,交通运输通讯较发达,基础设施良好,具有发 展国民经济的良好条件。(3)资源虽较丰富,但能源和部分原料不能满足巨大加工业生产的需要,能源和外贸严重依赖于俄。(4)独立时经济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甲类(生产资料生产)和乙类(消费资料生产)之比为7∶3,而且工业中军工占55%,过于畸形。独立后该国努力进行调整,使之逐步趋于合理。1997年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如下:国内生产总值为351万亿白卢布,比上年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40万白卢布;本国货币——白俄罗斯卢布与美元的汇率为30740∶1(1997年底);消费价格指数增长63.8%,月均通货膨胀率为4.2%,失业率为2.8%[4]。

  1997年12月全国人口1020.3万,在独联体各国中居第五位。人口构成特点是,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乡人口之比为68.2∶31.8,男女之比为47∶53。居民多属东斯拉夫人,主体民族是白俄罗斯人,占全国人口的78%。此外还有俄罗斯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等约80个民族。独立后国语为白俄罗斯语,俄语为族际通用语(1997年修宪后,俄语与白俄罗斯语并列为国语)。全国约92%的居民信奉东正教,西部和西北部一些地区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及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合并教派。

二、白俄罗斯简史

  现代白俄罗斯人是白俄罗斯土著民 族。因古代白俄罗斯人是金发、灰眼、肤色白皙,喜穿白色衣服的种族,从而民族取名白俄罗斯人,国家取名于民族的名称。公元前第一个1000年白俄罗斯境内出现阶级社会。公元前10世纪前半期,白俄罗斯土地及毗邻地区形成东斯拉夫部族,成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公元9至11世纪,白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并入基辅罗斯。后来基辅罗斯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12世纪,在白俄罗斯版图上建立了波洛茨克、图罗夫—平斯克等封建公国。从14世纪起,白俄罗斯被立陶宛大公国兼并。14世纪初,立陶宛与波兰联合,建立波兰立陶宛王国,从1595年起白俄罗斯隶属波兰立陶宛王国。16世纪,白俄罗斯民族和语言形成。18世纪中叶,白俄罗斯掀起反抗封建贵族和天主教势力的农民运动浪潮。1740—1744年,克里契夫地区爆发了由瓦希拉领导的最大一次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18世纪后期波兰被瓜分后,白俄罗斯被俄罗斯帝国兼并。19世纪下半叶的农民起义推动了白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批社会民主党小组。白俄罗斯人民参加了1905至1907年的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俄罗斯西部于1915年被德国军队占领。1917年10月至11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1月几乎整个白俄罗斯都被德国侵占。二战结束后,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2至8月成立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至1920年被波兰资产阶级军队占领。根据1921年签订的里加条约,白俄罗斯归属波兰。1922年12月30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39年11月西白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重新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俄罗斯被德国法西斯军队侵占。白俄罗斯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者,有1255个游击支队和小组(37.4万人)进行抗敌活动。这次战争中共牺牲了220多万白俄罗斯人。1944年7月苏联军队解放了白俄罗斯。战后,白俄罗斯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并是创始国之一。

  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苏联“8.19”事件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于8月25日通过国家独立法,宣布白俄罗斯正式独立。9月19日,将国名“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独立后国庆原定为7月27日,卢卡申科当政后于1997年下令废除此国庆节(早期白俄罗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庆),确认7月3日(白俄罗斯摆脱德国法西斯统治纪念日)为独立日(国庆节)。1991年12月8日,白与俄罗斯、乌克兰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亦称“别洛韦日协议”),此协议宣布苏联不复存在。12月21日,白和俄、乌、哈等原苏联11国首脑在阿拉木图签订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以创始国身份加入独联体。独联体协调机关设在白首都明斯克。1996年4月20日白俄罗斯同俄罗斯结成共同体,翌年4月2日同俄组成《俄白联盟》。

  1991年独立前白俄罗斯人是原苏联中仅次于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的第五大民族。根据1970年苏联人口普查,全苏白俄罗斯人口为900万。据白官方资料,1996年白俄罗斯全国人口为1030万,其中白俄罗斯人为803.4万,占78%。其次是俄罗斯人(占13%),波兰人(占4%),乌克兰人(占2.4%),犹太人(占1%)。

三、民族状况及白俄联盟走统一道路的原因

  纵观白俄罗斯历史,可以看出,白俄罗斯土著民族在几千年发展中与长期在白土生土长和繁衍生息的部分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波兰人等其他少数民族之间有密切地融合和混合的过程。1991年8月白俄罗斯独立时是个有8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独立后白俄罗斯奉行不排外、平等和团结的民族政策并明文载入独立后颁布 的新宪法。宪法第16条指出,“一切民族、宗教和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强调“公民团结”。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宪法第14条规定,“国家依据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则,调整社会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以及其他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尊重它们各自的权力和利益。”[5]鉴于白俄罗斯独立时约有300万白俄罗斯人住在自己共和国之外,为此独立后白俄罗斯宪法第10条特别规定,“保障白俄罗斯共和国公民,无论是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境内,还是在境外,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庇护”[6]。

  正是由于白俄罗斯奉行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正确民族政策,独立后白俄罗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较和谐,迄今未产生别国那样尖锐的民族矛盾。这也是该国独立以来国内社会政治局势一直能保护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白俄罗斯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靠公民和睦和民族和谐才能实现白俄罗斯的建国思想”。

  现将白国内主要少数民族状况介绍如下。

  (1)俄罗斯人 几乎遍布白俄罗斯6个州,主要分布在该国东部的莫吉廖夫州、戈梅利州和中部的明斯克州,是白俄罗斯国内仅次于白俄罗斯人的第二大民族,为白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白俄罗斯独立前,其境内的俄罗斯人不断增长,在白俄罗斯总人口中占的比重,由1959年的8.2%、1970年的10.4%上升到1990年的13.2%(1990年俄罗斯人为135.3万)。

  白俄罗斯独立后,俄罗斯人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由1991年的13.2%降为1997年的13%(1991年俄罗斯人为132.6万),仅下降0.2%,仍居白全国人口中的第二位[7]。由于俄罗斯人历史上与白俄罗斯人十分密切,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同属东斯拉夫族)、有共同的宗教信仰(都信奉东正教),在语言、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相似或相近,因而两者之间关系密不可分。

  (2)波兰人 主要分布在与波兰接壤的白俄罗斯西部的布列斯特州和格罗德诺州,是白俄罗斯的第三大民族,第二大少数民族。据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1959年白俄罗斯国内的波兰人所占的比重为6.7%,1970年和1990年波兰人占的比重分别降为4.3%和4.1%(1990年波兰人为42万)。白俄罗斯独立后,1992年波兰人所占比重继续下降,降为3.9%,到1997年这一比重有所提高,为4%,波兰人数为40.8万人[8]。波兰人主要信奉天主教。

  (3)乌克兰人 主要分布在白俄罗斯南部地区,是白俄罗斯第三大少数民族,仅次于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据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独立前白俄罗斯国内的乌克兰人不断增长。1990年白国内的乌克兰人数为29.7万,占白俄罗斯全国人口的比重由1959年的1.7%,1970年的2.1%上升到2.9%。白俄罗斯独立后乌克兰人数及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1997年白国内乌克兰人为24.5万(比1990年减少5.2万),占白全国人口的比重降为2.4% (下降0.5%)[9]。由于乌克兰人与白俄罗斯人在民族属性上相同(同属斯拉夫族东支),宗教相同(都信奉东正教),在种族、宗教、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相同或相近,有深远的渊源,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4)犹太人 是白俄罗斯居第四位的少数民族,散居分布在白俄罗斯全国各地。

  1959年犹太人占白俄罗斯全国人口的1.9%,1970年和1990年降为1.6%和1.1%(1990年犹太人为11.2万)。据白俄罗斯官方公布,1997年犹太人10.203万,占全国人口的1%[10]。70年代以来,白俄罗斯国内犹太人大大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犹太人向国外,主要向以色列大量移民之故。由于白国内犹太人为数不多,故而他们在白国内的地位远不及俄罗斯人、波兰人和乌克兰人。犹太人在宗教上信奉犹太教。至于白国内的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其他少数民族,因人数很少,在此就不逐一细述。

  正是由于白俄罗斯人与俄罗斯人在历史上深有渊源,在种族、宗教、文化、语言等各方面都相同或相近,白俄罗斯独立后,特别是1994年卢卡申科总统当政后突出强调,白俄罗斯外交“最优先方面是同俄罗斯联合”。1996年4月20日白、俄两国结成共同体,一年后双方在1997年4月2日又把共同体升格,结成《俄白联盟》[11]。俄总统叶利钦称此联盟打开了两国通向“真正一体化的道路”,是比共同体“更加紧密、更加团结的国家实体”,是目前独联体一体化的“最高模式”,是“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家普遍认为,事隔5年多,当初签定“别洛韦日协定”宣告苏联解体中的3个成员中的2个又走上联盟道路,“令世界瞩目”。关于俄白联盟的作用和影响,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对俄来说,同白建立联盟具有战略意义。在政治和军事上是俄对付咄咄逼人的北约东扩和加强独联体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因白地处俄的西大门,与白联盟后俄军和武器装备可直接部署到白境内。这就可在相当程度上减缓北约东扩给俄造成的军事和心理压力,既有利于俄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有助于俄增强在独联体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在经济上,由于白地扼俄通向东、西欧的交通要津,特别是俄所铺设通向德国长达6000公里的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的必经之地,因而同白联盟对俄经济战略利益至关重要。第二,对白来说,也是一举数得,在经济和军事上通过联盟,既可确保其自身安全利益,又可提高在独联体中的地位,特别是经济意义更为重要,因白在能源和外贸上严重依赖于俄,有俄提供能源、原料保障和支援,这无疑有利白经济的发展。

  第三,对独联体而言,俄白联盟无疑“加强了独联体一体化”。俄白联盟今后发展方向是实现国家统一,对此,两国官方都直言不讳。俄国家杜马在联盟条约签订后发表的声明明确说,俄白联盟下一步目标是建立联邦,“恢复国家的统一”,统一后的国家称《俄罗斯—白俄罗斯联邦》。白总统卢卡申科和外交安东诺夫也说,两国下一步目标是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两国人民迟早要生活在同一个家庭”。而俄白实行统一具有广泛的基础和条件。正是因两国在民族、宗教、文化、语言等诸多方面相同或相近,存在千丝万缕割不断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方面双方互有需求,以及两国约有80%以上居民赞同生活在同一国家。所以,对白俄罗斯人来说,与俄统一就象“回家”那样理所当然。

  作者简介:李允华(193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通讯地址:100007 北京张自忠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收稿日期:1999-01-05

  责任编辑:沈雁南

  注释:

  [1]《白俄罗斯共和国宪法》,刊《苏维埃白俄罗斯报》1994年3月30日。

  [2]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局1998年2月公布的统计数字。

  [3]卢卡申科总统1998年7月31日讲话。

  [4]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7年白俄罗斯共和国社会经济情况公报》。

  [5]《白俄罗斯共和国宪法》,刊《苏维埃白俄罗斯报》1994年3月30日。

  [6]同上。

  [7]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7年统计资料。

  [8]同上。

  [9]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7年统计资料。

  [10]同上。

  [11]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4月2日电。

(转载自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