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与发展:中国与中亚的关系”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5月30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楼604会议室召开,来自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政策研究所以及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俄语系、中亚研究中心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就中亚安全局势的现状与前景、亚洲新安全观以及亚信峰会后中国与中亚的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由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俄语系主任章自力主持。
来自吉尔吉斯坦社会政策研究所的巴克特古洛夫研究员指出,目前中亚的安全局势与五年前、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大、小两个“紧张三角”,而导致这两个紧张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中亚地区没有形成稳定的安全机制,亚信机制作为地区安全对话机制的作用非常重要。巴克特古洛夫研究员分析了中亚地区未来五种可能的合作方式和安全架构。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副教授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倡议的内容以及中国与中亚加强经济合作等内容展开分析,他强调,加强一体化,就能降低产品成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陆上丝绸丝路带,还有海上丝绸丝路带,这样的陆海复合一体化的欧亚大陆将变成一个宏大的一体化方案。从西欧开始,中亚到新疆,再到中国东部沿海,所有的国家在其中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而且这个倡议不仅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 任意一个排他的一体化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来自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的鲁斯兰·伊吉莫夫研究员评析了亚信会议上海峰会的成果,他指出亚信会议的成员国和地区外的行为体在亚信会议的平台可以就亚洲问题进行统一讨论,哈萨克斯坦国内学术界对第四届亚信峰会的成果持积极乐观态度。亚信会议未来的发展应当围绕进一步提高机制效率、阐释公共安全目标、消除误解等内容进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苏畅副研究员就中亚局势展开分析,她指出中亚国家的风险在增加,我未来中亚地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政治风险、不平衡加剧、外部压力空前增大以及国际合作矛盾凸显等方面。此外,苏畅副研究员着重分析了宗教极端主义活动带来的风险,在政治方面影响中亚国家政局的稳定,尤其是来自宗教极端思想大规模泛滥的冲击;在社会领域则会衍生更多的社会问题,而社会矛盾更加剧了宗教极端行为的激烈性,形成恶性循环。
俄罗斯研究中心的那传林副教授、韦进深博士以及中亚研究中心的毕洪业副教授分别以“存在共同的亚洲吗?”、“国际议程设置与亚洲新安全观的形成”、“后阿富汗战争背景下大国中亚政策的调整”为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汪宁教授就会议议程设置和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俄语系、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
(俄罗斯研究中心、俄语系)